115文学 历史军事 明朝败家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功不可没

生的番薯是可以吃的。

口感清脆,带着甘甜的味道。

咔吧咔吧的,既然已经进口了,张懋倒是用心的咀嚼起来,味道……倒还不错。

不过……吃起来,这感觉……这是水果?

一亩地里若是能种出三十石这样的果子,那也是不错的。

唯一不好的地方,似乎它不能当做主粮。

只是现下……

三十石啊……张懋想到这个数字,心里便砰砰的狂跳起来,方才的怒气,转眼之间便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方继藩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吟吟第道:“世伯,这番薯最有意思之处,就是它不但能生吃,还能煮熟了吃,若是将其混在米粥里,就可以解饿。”

可以解饿?

张懋是个直接的粗人,一听,眼睛就亮了。

这么说来,岂不是……岂不是可以当做辅粮?

若如此……这亩产三十石的番薯,这代表着……张懋发懵了。

他虽是武将,可岂会不知粮食的重要?粮食就是命根子啊,是救命的仙药啊!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丁点的灾荒所引发的后果,都是无比巨大的。

方继藩当然也比张懋更加清楚这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意味着什么。后世的人们最为称颂和推崇,且号称为历史上最富裕的大宋王朝,其宋史之中,照样有无数‘岁饥,人相食’的记录。

而到了大明,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大量的天灾开始出现,就更不必说了。

这红薯的厉害之处并不是完全替代主粮,这玩意也是一年吃到头,其实和吃黄米饭也没什么区别,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遭遇了灾荒,它可以使人活下去,即便是在丰年,将这红薯替代一部分主粮也完全足够了。

以现在大明的土地和承载的人口,凭着这个,完全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了,何况他的手里不还有土豆吗?土豆才是真正的神器啊,因为那土豆可以完全取代主粮。

在不解决饥饿的情况之下,方继藩的历史知识其实是完全无用的,什么彻底打破士农工商的结构,简直就是笑话,其实这重农轻商的思想,许多人都认为与儒家思想有关,方继藩研究了大量的明史之后,却不这样看。

因为这涉及到的,乃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孔子的时代,儒学并没有刻意的去歧视商贾,基本属于一视同仁,可到了后来,却为何开始轻商和重农呢?

其实无非是后来一家独大的儒者们,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制定出来的轻商思想罢了。

统治者轻商,也并非是他们天生对商贾歧视,本质上,无非就是一旦商业兴起,势必大量人从商,无数人为商贾效力,国家最精壮的劳动力被商贾调用,如此势必伤农,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承载的土地却还并未增多,想要养活更多人口,必须要求大量的人口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否则一个灾荒来临,便是烽火连天了。

其实这个时代是如此,即便是中世纪的欧洲,也好不到哪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