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大唐春

第六章议论纷纷(下)

大唐春 英年早肥 1187 12-10 11:47

第六章议论纷纷(下)

李曦一连抛出三个问题,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犀利,顿时就让杨慎馀感觉有些难以招架。w书友整~理提~供因为李曦这三个问题,几乎是直接就砸在了他这份漕运计划最大的漏洞上。

官督民运,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李林甫刚刚提到长安粮食问题的时候,这也是李曦下意识之间第一个想到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固然有着见效快、投入小等等优点,他的致命缺点,却也是根本就遮掩不住的。

既然是官督民运,那么其实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面调控市场,利用市场的差价杠杆,促使民间的商人们为了赚取差价而自的运粮至长安。

一直到几百年之后的明清时代,还有着商人们运粮至边关以换取盐引的办法,并且应用了极长的时间,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展了的官督民运。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民间的商人们肯运粮,毫无疑问是为利润,所以,要想让他们千辛万苦的把粮食运到长安来,那就必须在他们要付出的成本之外,还要许以较高的利润。那么,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政府高价收购,第二,继续让长安的粮价保持在一个相对非常高的价位上,甚至于……要比现在还高

这两个办法,无论是采用哪一条,都会必然的导致一个结果——商人要赚到钱,长安的粮价继续居高不下。

一旦政府出的价钱让商人们感觉无利可图,或者是长安的粮价让他们感觉到无利可图,那么,除非政府继续大量的往里头贴钱,否则民运将立刻断绝。

但是,让大唐政府持续的往里面贴钱,一年两年的没问题,时间一长,必将展成为朝廷财政的一个大包袱,便如人体血管的一个大肿瘤一般,如果大唐一直这么富庶太平下去,或许还不显眼,可要是一旦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动,大唐政府的财政吃紧了,那么,这个肿瘤将会立刻爆,将一举阻断大唐帝都的粮食供给。

而就历朝历代的情况来看,意外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若单只是这些情况,其实还不算太严重,毕竟只要调控得当,政府完全可以借用市场的杠杆灵活调整,使得至少在几十年内,长安城不需要为粮食愁。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只需要官督一下,只要给钱,民就能运了吗?

众所周知,商人的鼻子是最灵敏的,只要现利润,只要感觉有利可图,那么他们就会立刻一拥而上。但是,长安缺粮已经几十年了,粮价居高不下也已经几十年了,全国的商人们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可时至今日,长安依旧缺粮,长安的粮价依旧居高不下。

为何?

答案只有一个,运粮至长安的代价,实在太高

早在当初与裴耀卿一番探讨之后,李曦就已经明白,导致长安粮价居高不下的,不是方法问题,也不是价格问题,而是道路问题。

抛开扬州至洛阳这么长一段水运不说,单单只是在三门峡这个地方,陆路运输的话运费几乎等于粮价,而如果是水路,三门之险天下闻名,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