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文学 历史军事 北方之王

第六十七章 暗流

北方之王 追忆 1200 01-11 01:29

看着红军爬过了雪山走过草地,眼看就要进入甘肃了,大家对前途充满了迷茫,战胜了恶虐的自然环境今后方向在那里,所以的人都没有底。对外虽然宣称抗日,但是红军的领导人对自己的情况心里最清楚,就这几千人真的上了抗日战场估计连骨头都剩不下,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立刻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否则这支队伍迟早要被脱垮,更不谈抗日了。**等人开了会议讨论了半天都没有谈出结果来,在根据地出发的时候说在陕甘宁地区建立根据地,这里虽然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不大,地方武装却多如牛毛,对开展工作十分不易。

在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甘肃的哈达铺,在当地邮局得到不少报纸,主要是7、8月间的天津《大公报》。**、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翻阅这些报纸,得知陕北有苏区根据地、省红军、省游击队的消息。……长征以来,中央红军一直想找到一个落脚点,创立新的根据地。开头想到湖南西部,没有成功。后来想跟二、六军团会合,又遭到重大挫折。黎平会议曾决定以黔北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遵义会议根据当时的情况又予改变,有在川西发展的设想,在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跟张国焘争论,就是坚持北上向东,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根据地而且比以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中央红军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这对于经过千山万水,最终从险境中冲出来的这支八千人的队伍来说,其欣喜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即使给敌人打散,我们也可以做白区工作”,**在俄界会议上所作的这种最坏的打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了!原来就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因张国焘的延宕、动摇、反对、分裂而失良机,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地盘,到陕北落脚成为红军最好的选择。

在我们回到黑龙江不久,经历长达一年“战略转移”的**领导的红军与陕北的红军刘志丹部会师。此时中央红军剩余仅8000余人,情况残不忍睹,人数连陕北都不及,大批的人员对前途失去信心,离开了红军或逃回了家或参加了政府军,这段时间是是红军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11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红军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和原根据地近300名干部却被先期到达的红军“肃反”,刘志丹等大批的领导人差点活埋了,中央红军到达后出现了周恩来刀下留人的一幕,但是此时已经杀掉不少无辜的红军干部,做出这一切的“保卫局”长只是“撤职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此时在中国红军几乎所有的根据地全部丧失,只有陕北根据地有扩大的趋势占20余县6个县城,创造这一切的领导人刘志丹却被“战略转移”来的自己人“肃反”了,不能不说有些讽刺。

我记得刘清的说他爸爸是红军也叫刘志丹,我便派人送信给他,问是不是这个孩子的家人,表明如果不是我们可以抚养,如果是我们可以商量,无论孩子到那里去都无所谓。很快他就回信说,那去世的是他的一个亲戚,他那边情况不好,想我们代为照顾,并附上几块大洋以表心意。我看着信沉默了很久,这孩子很可能是他的,但是他的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